中心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积极开展CDIO工程教育改革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大力服务于一流专业建设。在中心的支撑下,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首批卓越计划专业和国家一流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四川省卓越计划专业和四川省一流专业。中心为国家共培养了3000余名集成电路高素质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就业领域覆盖了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应用等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各个领域。
集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积极与产业对接,注重进行科教融合和产学合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学体系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依托本中心,学校建成了四川省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工程实践中心、集成计算与芯片安全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等3个省级中心。中心具有省级以上教学名师或获得省级以上教学奖项教师8人次,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6项。中心近三年主持省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3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改革成果奖5项。
中心借鉴CDIO理念,大力开展工程教育改革,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全面推行“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教学模式,通过组建学生团队,辅以企业真实项目,建立了导师引导、项目驱动、团队学习、导生督促的学生培养机制。毕业生长期在华为、海思、中兴、中芯国际、德州仪器、国家半导体、艾为等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行业企业工作,为业界培养出了一批青年中高层科技管理人才。
中心形成了结构合理、精干实效、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目前,集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师资队伍4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2人。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9人;专职教师中27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有海外工作或学习经历,半数以上成员具有丰富的集成电路相关的企业工程经验,特别是较强的模拟和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经验。
中心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大量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横向委托项目。其中,2019年签订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7项、市厅级6项,科研经费到账金额约1520万。近三年来,中心教师在核心及以上级别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1篇,其中SCI/EI收录34篇;获得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 。
同时,中心注重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以此促进实验教学质量,主要包括: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成实验教学项目7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成实验教学设备12种;科研项目成果引入学生毕业设计86个;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成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8项;学生总计96人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并由教师指导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20项。
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心是学校科技竞赛活动的主要实践平台,结合大学生科技竞赛营造校园科技文化的浓郁氛围,推动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培育团队精神。中心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重大学科竞赛为重点,常年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课外科技竞赛。近三年,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五十余项,获奖数量和质量排全国普通省属高校第一。
集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立足于服务四川,覆盖全国的育人培才教育理念。所培养的学生因其专业基础扎实、技术能力强、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而备受业界青睐。据2020年《成都市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调研数据库》显示,2020年成都市集成电路企业校招应届毕业生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毕业学生占比14.17%,仅次于电子科技大学,高居第二位。领先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985、211高校,实实在在的为四川省的集成电路产业添砖加瓦。